像运营产品一样推广你的研究与开源项目

2025年10月31日 (1天前)

If you don’t communicate your research, it might as well not exist.
-- Alan Aldа

从博士毕业到做产品,我越来越意识到:足够的宣传与曝光,是让你的研究与开源项目真正「存在」的关键。
我们做出的成果,如果没有人知道,那它就如同不存在一样。

WHY: 为什么需要宣传

当我还只是一个初入学术与开源领域的 I 型人时,也曾经犹豫、焦虑、甚至抗拒“宣传自己”。
我问过自己——这会不会太张扬?太功利?太早?
但后来我发现,这其实是每一个认真做研究、做产品的人必须掌握的第二语言。

以下是我自己曾经历的典型心理障碍与思考路径。

Q1. “我的工作是不是太小了?没人会感兴趣?”

不是的。科学与开源社区的进步,本来就是由无数看似微小的贡献累积而成的。
即便是一个细微的改进、一个新数据集、一个优化 trick,也可能正好帮到后来者。

你分享的内容,也许当下受众不多,但在网络的长期记忆中,它会在恰当的时机被需要的人看到。
你的分享,是在为他人的知识图谱点亮一个节点。

Q2. “我的工作可能有错误,公开分享会不会被抨击?”

没有哪项研究一开始就是完美的。
公开分享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次众包式的同行评审——让别人帮你发现问题、提出改进。

若真有人恶意攻击,那往往说明他们不值得你浪费时间。
大部分情况下的同行评审都是见仁见智,诸如量子位等媒体平台报道的一些工作,我自己也不认为它们是“够格”的,但占据了更多的热度,后续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引用。

Q3. “我的工作足够好,应该自然会被看到吧?”

不一定。
再好的研究、再精致的产品,也需要冷启动流量。
你必须告诉世界它的存在,世界才有机会回应。

宣传不是自卖自夸,而是一种责任——
让好的想法被看到,是研究者对公共知识体系的贡献。

HOW: 如何宣传

其实,宣传自己的工作没有你想的那么难。

最简单的起点就是:
在朋友圈、小红书或 X(原推特)上,发一条动态,
介绍你最近的论文、项目或仓库。
这就是第一步的冷启动。

但如果你想更系统、更产品化地运作这件事,
可以像运营一个产品一样,设计一整套传播路径。
我把它们分为五类传播方式与四类媒介类型。

宣传矩阵

一、媒体域:打造你的“内容原点”

你的长文(或长视频)是所有传播的“原子物料”。
它应该以更通俗、故事化的方式介绍你的工作,让非专业受众也能看懂,也能转述。

这一篇长文可以是中文的,然后你可以:

  • 借助 AI 翻译成英文,成为英文版长文;
  • 借助 AI 转写成不同平台的短文(朋友圈、微博、小红书等);
  • 学术场景:制作一份 Slides、Poster;
  • 推广场景:录制一个简短的讲解视频;
  • 开源场景:优化 README,加上 DEMO 或 Live Preview。

这些就是你的“核心内容资产库”, 可以反复被引用、重组、再利用。

二、公域:让算法和搜索引擎帮你传播

这是你让更多陌生人看到你工作的地方。
算法推荐和搜索索引,是你内容的「乘法器」。

  • 知乎:很多学术从业者使用知乎进行学术交流,你的长文可以被更多人看到。发布文章时记得选择一个相关问题同步发布,增加曝光。
  • 掘金/CSDN等技术社区:从介绍你 Github 角度,写一篇技术文章,让感兴趣的开发者了解你的工作。
  • Medium:英文最常用的长文平台之一,你可以将你的英文长文发布到这里。

同时,你可以把上述的长文链接之一,或者是你主页上的链接,分享到短文/图文平台:

  • 小红书:最近越来越多的科技从业者开始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工作。你可以生成一篇短文,小红书可以帮你自动排版成图片发布。
  • 微博:如果你的工作能引起普通群众的广泛讨论,可以考虑在微博上发布。
  • X:英文微博,但是科技从业者的讨论氛围浓厚很多。最建议发布英文宣传的平台。
  • LinkedIn:英文职业社交平台,你的工作可以被更多职业人士看到,同时可以增加你的职业影响力。

当然还有其他的英文平台,如 Instagram, Threads 等,不过严肃讨论氛围可能不足。如果你制作了视频,可以考虑在视频平台发布。

三、付费域:当你的研究值得被报道

在产品推广里,“付费曝光”是一种杠杆。
学术与开源项目虽非商业产品,但其公共价值往往让你能免费拿到曝光。

你可以:

  • 主动投稿媒体(如量子位、机器之心);一旦公域热度够高,他们可能愿意免费报道。
  • 合作 KOL / KOC(如 Twitter 的领域大 V, @karpathy, @arankomatsuzaki, @op7418 等):寻找在你领域活跃的创作者,邀请他们报道你的工作。
  • 申请 Invited Talk 或讲座视频:Techbeat、B 站学术频道、YouTube Tech Talks 都是常见渠道。

四、社区域:参与讨论,获得冷启动流量

做到上述的宣传,你已经可以让足够多的人知道你的工作。
但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工作,可以考虑加入一些社区,参与讨论,回答问题,分享经验。
在我这里的定义中,社区虽然也是公域,但主要不是靠推荐和搜索,而是靠话题、问答和聚合获得曝光。
最主要的区别在于,在社区中,会有一定基数的人会关注到你的回答,这对冷启动非常有帮助。

在长文上

  • 知乎:知乎也带有社区的性质。
  • Reddit:英文社区中,找到 Reddit 合适的板块发文,是很好的引起社区讨论的方式。可以提前注册一个 Reddit 账户参与互动获得一定的积分(Karma),从而能在后续发文。

在短文上,关键是找到对应的垂类社区。比如:

5. 私域:长期经营你的“个人品牌飞轮”

当你的传播体系逐渐成形,
你就该开始经营“自己的媒体”——让别人主动找到你

在中文领域,你可以搭建一个公众号,或者在朋友圈分享你的工作。
在英文领域,你可以选择类似 Substack 的 Newsletter 服务,或者搭建一个自己的网站,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你的声音。这会让你后续的宣传更加高效。

总结

宣传,不是附加项,而是研究和开发生命周期的一部分。 让好的想法被更多人看见,才是知识流动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