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公司操作系统长啥样?——从 YC 的 2025 Fall 赛道说起

今天

硅谷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(YC)每年都会发布一次“Request for Startups”,提出他们期待的创业方向。2025 年秋季,YC 列出了五大赛道与一个远大愿景:

  • 【AI 教育】让 AI 能够自主培养技术工种和体力劳动者
  • 【AI 视频】以 AI 视频技术重塑娱乐、电商和游戏产业
  • 【AI 基础设施】支撑多智能体系统的 AI 基建
  • 【AI 企业服务】打造原生 AI 企业软件系统
  • 【AI 咨询】让大模型进行政府认证、审查与咨询

以及一个宏大愿景:诞生第一家 10 人规模,估值千亿美元的 AI 公司。

五大方向中,我目前最深参与的是【AI 视频】。但本文想更系统地谈谈自半年前便思考的【AI 企业软件系统】赛道。在我看来,这极有可能是孕育第一家千亿美金级 AI 公司的方向。

YC 对 AI 原生企业软件的类比是:“为销售、人力、财务等部门打造的 Cursor。”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。核心思想在于,AI 企业操作系统要把管理、业务、知识等所有流程融入自动化体系中,并且让 AI 与人协同高效工作。目前已有不少先锋产品,通过 AI 整合简化了部分业务流程,取得巨大成功:

  • Vercel + Next.js 模板: 前端开发与运维部分自动化,极大降低了业务复杂度
  • 以 K:AI 为代表的 AI 营销工具:自动化策划、执行、评估及客服等流程

这些产品虽已展现 AI 集成企业流程的雏形,但多是局部实现。真正的 AI 企业操作系统需要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,打通所有环节。以 SaaS(订阅制软件)公司为例,组织结构通常包括:

  • 职能部门:财务、人力、行政、法务、IT
  • 业务部门:产品、设计、技术(前后端)、运维、测试、销售、客服、市场、运营

下面,让我们来构想一个完整的 AI 企业软件系统可能的形态。假设该 AI 系统的界面形如飞书或 Slack,它不仅支持传统即时通讯与文档协作,还内嵌“AI 员工”。这些 AI 不断读取文档、消息,配合内置业务流程自动响应,实际业务场景可能包括:

  • 产品经理:利用 AI 分析需求、市场与产品方向,自动生成路线图、线框、文档并迭代优化
  • 项目经理:AI 协助项目计划、任务分配、进度追踪,自动完成子任务
  • 设计师:Figma、Lovart 等工具配合 AI 生成、优化设计稿
  • 前后端工程师:用 Cursor、Claude Code、V0 等实现代码生成、调优,自动维护 API 文档,实现前后联动
  • 测试:AI 自动生成并执行测试用例,支持 A/B 测试等
  • 运维:AI Ops 工具实现部署、监控、告警、日志分析全自动化

AI 员工可借助全量企业记录,积极完成和维护任务、文档,遇到棘手问题也能主动寻求人类同事协助,全程保持信息上下文完整。

在销售和运营环节,AI 的作用同样突出:

  • 销售:AI CRM(客户关系管理),自动分析客户对话/邮件与情感,推荐商机与行动方案
  • 客服:智能归类并回复用户问题,协调工单创建与分发,与 AI 开发者协作快速给出解决策略
  • 运营:自动化策划与执行运营活动,联动主流社媒,分析数据,优化策略,涵盖邮件/联盟/KOL等多触点操作
  • 广告:根据需求自动生成文案、图片和视频,并高效投放广告

一套完善的 AI 企业系统可以打通从产品到销售的业务闭环,实现 24 小时内从创意到第一笔收入的极致效率。

更进一步,职能部门同样可受益:

  • 财务:财务报表、预算、成本和税务申报等全自动,信息类支出实时入账,决策者可随时调取运营数据
  • 人力:AI 生成招聘、入转调离流程,自动绩效评估,协助筛简历、办理入职,生成培训文档助力新人快速适配
  • IT 部门:AI 维护 CRM、ERM、CMDB、SOP,自动分配权限
  • 行政:自动完成会议室预定、差旅、采购、报销等琐事
  • 战略层面:依托全历史数据,AI 协助战略规划、市场及竞争分析,辅助管理高效决策

通过这套系统,可以将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直接嵌入企业日常运作中,并且所有员工的工作过程都会被完整记录。这不仅有助于持续优化 AI 驱动的流程,同时也实现了对人类员工贡献的精准量化与激励。企业只需在 AI 无法胜任的岗位雇佣人力,AI 员工与人类员工能够协同互补,凭借充足的上下文信息,发挥双方最大潜能。

总而言之,我认为 AI 原生企业软件带来的核心价值在于:

  • 减少新业务启动的成本,提高企业杠杆率
  • 精确评估人类员工贡献,提供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
  • 内化最佳业务流程与管理理念,形成企业“内功”

乍看之下,这样一套 AI 操作系统似乎极为复杂,但实际上许多基础模块已能直接调用现有 AI 工具,关键在于系统级的集成与打通。未来此类产品的终极形态,将是在类飞书/Slack 的交互体验基础上的深度演化。这种范式的到来,势必引发企业管理思维与生产力的深刻变革。